前天晚上,我接到纽约小姨的电话,她开口第一句话就说:“思进,这下惨了!”我大吃一惊。因为在亲戚中属她“福气”最好,小姨父在著名的化学公司工作,是个科学家,他的发明曾获得公司大奖——5万股公司股票。因此,小姨这辈子没有外出上过一天班,一直在家相夫教子做太太。我忙问小姨怎么回事?小姨说他们的投资跌惨了。
原来小姨父前年底退休,5万股公司股票最早每股24美金,三十多年来分拆了三次,现在每股640美金,再加上其他积蓄,退休时已步入百万富翁行列。公司每个月有退休金,又有社安金,两个孩子都结婚成家了,晚年生活无忧无虑。
可谁料到,他们那个洋女婿是一家对冲基金的经理,眼见岳父大人准备把辛苦一辈子的钱放在保险公司的养老基金里,每年的回报率仅仅 5、6%,简直“心痛”得不行,于是三天两头鼓动岳父把钱放到他的基金,每年至少10%。小姨父一辈子勤勤恳恳不愿冒风险,他一再问他的洋女婿是否可靠。他女婿拍着胸脯说,他那个基金的投资模式,是按照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模式设计的,有反串对冲,无论股市涨跌,钱放那儿就像保险柜那样保险!开户起板100万美金,低于这条线的客户他们还不收呢。于是小姨父把100万都给了他。
可是去年四月初,小姨父接到了基金的季度账户结单,100万变成了93万,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忙给女婿去电话。女婿说没问题,跌势是暂时的。7月初小姨父又接到账户结单,简直是灾难,93万变成了 88 万。但女婿还是那几句话,暂时的,涨势马上就来了,要看长线。到了10月,小姨父抖抖索索打开账户结单,83 万变……他睡不着了,又不愿亲情间为钱撕破脸,但每天唠唠叨叨并发誓,说亏的钱要是不回来,就不闭眼。小姨问我怎么办?
现在问我怎么办已经太晚了。在华尔街,几千几万亿美金在股市打个滚也都不见了,别说区区100万了。上世纪90年代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对冲基金(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就是最好的例子。
LTCM 的掌门人约翰梅里韦瑟(John Meriwether),曾被誉为“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他召集了华尔街一大批证券交易精英加盟,组成了华尔街的“梦幻组合”,其中就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布莱克-舒尔斯(Black-Scholes)模型的发明者:舒尔茨和默顿。他们在模型中添加了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开发了号称“将金融市场的历史交易资料、已有的市场理论、学术研究报告、以及市场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金融模式”来管理资金,人人都说这么牛的基金会“万古长青”。当时 LTCM 那些天才们根本不用去公司打理业务,他们天天打高尔夫球,去海滩度假,任由电脑帮他们运作。结果这个固若金汤的模式根本不管事,以巨额亏损40亿美金而告终。
现在告诉小姨这个故事也不管用了。既然已经亏了这么多钱,就只能撑在那儿做长线。但心里却暗想,他们的洋女婿够狠,中国人有兔子不吃窝边草之说,而洋人是只要有钱赚,管它窝不窝边的。因为对冲基金不管账户涨跌多少,每年至少收取 3% 的管理费,也就是说每年就算赔钱也至少从老丈人身上赚3万!
在北美,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通常存退休金,一般都会投入公司设立的延迟缴税的退休金帐户(如美国的401K和加拿大的RRSP),通常得等到退休后才动用,提前领取会被罚款。而这些钱多半儿都是投入各种基金之中。按我们中国人的生肖12年算一个轮回,时间也不算短了。但北美股市从 1998年到现在,最具代表、最反映大市的两个指数:纳斯达克跌去了一半还多;而 S&P500指数在2009年底是1115.10点,比12年前的1229.23点,也跌去了10%,而和1999年的最高点1469.25点相比,更是跌去了24%。很显然,十二年前投入股市的钱,那些比较“有进取心”的投资人,到今天平均亏50%稀松平常;就是保守的投资人也都至少亏了10%,加上给证券公司每年的管理费,亏损30%非常正常。
退休金是长线投资,都这么难赚,那么短线炒股呢?
前年底从纽约回到多伦多,临行前朋友们为我饯行。我这帮哥们儿不是博士就是硕士,都是“炒股高手”,几乎都在股市中扑腾了十几年,平时说起股票经都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个个吹嘘自己眼光如何准,买什么赚什么。这次大伙喝高了,酒后吐真言,没有一人承认从股市中赚到,最多的亏50%,至少亏20%,有一个老兄涨红了脸,支支吾吾说打了个平手。
为什么呢?我们也以12年一轮来看大市,下表是这12年来北美8千多个基金的平均年回报。从中可以看出平均每三年,就有一年是负回报。而短线炒股的结果和基金做短线是类似的。如果在熊市扛不住而退出,亏钱是显而易见的。
年份 投资回报
1998 28.6%
1999 21.0%
2000 -9.10%
2001 -11.90%
2002 -22.10%
2003 28.7%
2004 10.9%
2005 4.9%
2006 15.9%
2007 5.5%
2008 -37.0%
2009 26.5%
既然你也赔,我也亏,而股市的财富在一定时间内并没消失,那么谁从股市中真正赚到了?大家开始掰着手指算开了。
首当其冲的是政府,不管是华尔街公司、还是金融从业人员的收入,投资炒股的Capital gain(资本收益)都得给政府交税,那是不用说的。
单单华尔街人的收入,按平均年收入(工资加奖金)30到40万美金计算,三十万从业人员12年就是1万多亿。不过,华尔街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中的金融分析师、数学模型专家和电脑技术专家等,他们只是“被平均”的,年收入并没有3、40万美金,一般在10万到20万之间,这在房价高昂的纽约,不过是中下等收入而已。
真正赚大钱的是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对冲基金经理,像我小姨父的那位洋女婿,每年收入上亿不稀奇(可惜洋女婿不像我们老中,不见得会“孝敬”老丈人);其次是一般的基金经理和交易员,年收入为千万级;再其次是经纪人和投行的高管们,每年几百万美金普普通通。他们的钱从哪儿来呢?羊毛出在羊身上,当然是从普通投资人身上刮来的。他们赚到了,而股市指数又不动,说明财富没有增多,那么普通大众还能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