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非上市公司把登陆纳斯达克作为一大愿望,而眼下的纳斯达克也有一个愿望——保住自己在全球交易所中的地位
面对两大竞争对手的联姻,纳斯达克OMX集团(以下称“纳斯达克”)不愿眼睁睁受煎熬。
3月24日,来自美国的消息称,纳斯达克CEO罗伯特·格雷费尔德有意邀请伦敦证交所参与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
自从2月中旬纽约泛欧交易所和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宣布合并(详情参阅本刊第219期《全球交易所新“大佬”呼之欲出整合趋势揭行业竞争压力》)之后,有关纳斯达克欲阻止这个交易的传闻不断,而上述消息无疑是又一个新版本。
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和纽约泛欧交易所、伦敦证交所和多伦多证交所在同一天对外确认合并交易,这使得全球交易所行业迎来新一轮整合潮。对于纳斯达克,研究顾问公司塔布集团的创始人拉里·塔布认为,大家都盼着它赶快有所行动。
插足者
一旦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和纽约泛欧交易所合并完成,其规模将远远超过纳斯达克。多方消息显示,纳斯达克一直在考虑应对措施。
早些时候,《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为避免被边缘化,纳斯达克正在探索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或洲际交易所合作,一同竞购纽约泛欧交所,如果竞购失败,它会转而考虑收购其他对象,或者干脆将自己卖掉。
据悉,纳斯达克的本意是让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或洲际交易所竞争,好从中选出一个更好的合作伙伴。然而在3月初,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表示暂无意参与纳斯达克发起的收购计划。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对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表现得兴趣索然,这可能是因为它并没有像纳斯达克一样感受到巨大威胁。该交易所CFO杰米·帕里西公开表示过,“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和纽约泛欧交易所合并,并不会真正为他们创造进入美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他举例称,早在2007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成功收购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后,就开始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分组交易和抵押交易,而这正是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和纽约泛欧交易所合并后要提供的服务。
随后,华尔街又传出消息称,纳斯达克将与洲际交易所联手。但二者还是有所分歧,纳斯达克希望越快行动越好,而洲际交易所更倾向于先审慎评估并购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双方有可能在最后一分钟取消合作。
另一方面,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和纽约泛欧交易所的交易规模高达102亿美元,一旦后者反悔,需要支付2.5亿欧元的“分手费”,这使得纳斯达克要成功“抢婚”,可能需要拿出130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纳斯达克正与包括美国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商谈,为收购筹集资金,融资规模可能高达50亿美元。
围绕纳斯达克要“抢婚”的消息简直是乱花迷人眼。就在3月24日的消息出现之前,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伦敦证券交易所正在考虑于今年年底向纳斯达克发起并购要约。
生存之道
与几家业务规模较大的同行相比,纳斯达克仍然倚重于股票交易业务,2010年衍生品与清算业务收入只占该公司净收入的17%。
在同样奉行弱肉强食的交易所行业中,一条重要的生存法则就是并购、联合。纳斯达克也不例外。
2008年,在两度尝试收购伦敦证交所未果后,原纳斯达克收购了北欧证交所瑞典OMX公司,成立现在的纳斯达克OMX集团。去年5月,纳斯达克宣布收购全球最大能源衍生物交易所NordPoolASA的交易已经获得了必需的监管批准,标志着这项交易最终完成。5个月后,该集团又计划竞购泛欧股票交易平台Chi-X欧洲公司。
麦格理集团分析师德迪·特米尔表示,“罗伯特·格雷费尔德善于削减公司成本,并在并购和整合方面经验丰富。通过并购与自身业务类似的交易所,纳斯达克将能尽可能地整合重合业务,削减人力成本。”在格雷费尔德的领导下,过去5年中,纳斯达克运营成本在收入中的比例已经由68%降至59%。
眼下,纳斯达克一贯的“敌人”——纽约泛欧交易所即将成为新的行业老大,纳斯达克曾觊觎的伦敦证交所也找到了盟友。因此,有分析认为,从长远来看,它也必须壮大自己。更何况,纳斯达克拥有一位不可小觑的领导者,国外媒体评价格雷费尔德时说,“他以往的资本运作记录非常诡异复杂”。
如果纳斯达克能与纽约泛欧交易所合并,将缔造出一家横跨欧美的证券交易巨头,掌控美国期权和证券业务,并重新划定全球证券交易版图。不过,并非所有观点都认为纳斯达克收购纽约泛欧交易所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倘若两家交易所合并,我会感到震惊,”咨询公司AiteGroup的股东桑·李说:“如果是为了培育一个富有活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长期业务,此举很可能是一种退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也表示,如果纳斯达克增加资产负债表或参与需要大量现金的并购案,可能调降其债务评级。
其实,纳斯达克的腾挪空间还比较大。有来自境外的消息称,面对交易所行业突然爆发的整合狂潮,香港证券交易所可能会寻求与纳斯达克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联手。此外,还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纳斯达克曾经的第二号经理人MagnusBocker正执掌新加坡交易所,并与格雷费尔德保持着密切接触,如果新加坡交易所收购澳大利亚交易所的交易没能成功,它可能会把目光投向纳斯达克。瑞典OMX同意被纳斯达克收购时,Bocker正是前者的CEO。另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和在金融衍生品业务领域表现尚佳的巴西交易所也都被看做纳斯达克的理想收购对象。
和金融行业内的其他业务相比,交易所是一项规模经济的生意,在一家交易所平台上进行交易的公司越多,就意味着这家交易所将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只要有一家交易所迈出对外扩张的脚步,其他交易所就必须跟进。不过,特米尔提醒,交易所并购并不单纯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充分利用、协调资源,降低成本,这样才能达到并购利益最大化。
敏感的整合
交易所整合总是阻力重重,交易双方的利益斗争只是其中一部分。
对于纽约泛欧交易所和德意志证券交易所的合并,不少人士担心,它未必能获得美国和欧盟监管部门批准。另外,由于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将持有新集团60%股份和大多数董事会席位,一些美国的政界和金融界人士担忧纽约泛欧交易所将可能失去独立性和影响力,极力反对者大有人在。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同伦敦证券交易所合并案也在加拿大引起轩然大波。支持者坚信,这一合并将提高加拿大在欧洲及其他外国投资者眼中的地位,引来更多的投资者和资本。反对派则声称,多伦多交易所本身已具有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平台的实力和势头,“自动割让这一领先地位将是一个耻辱”。
有数据显示,目前纽约泛欧交易所占有美国证券交易总量的28%,纳斯达克占有20%,一旦纽约泛欧交易所和德意志证券交易所成功合并,合并后的新机构将控制美国48%的证券交易量,主宰全美期权和IPO业务,并成为欧美最大的股票交易机构。
因此,即使纳斯达克能赢得纽约泛欧交易所的芳心,这一交易也会面临反垄断阻力。有反垄断律师指出,这桩交易会引起多个国家司法部门的关注,并且会面临比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和纽约泛欧交易所合并案更严厉的反垄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