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解个中原因。如果做空者能通过抛售股票使股价下跌,那么被借者的资产将会因此减少,所以他为什么要借给做空者呢?像浑水、香橼、AL,他们从哪里借的股票?
做多者:
“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做空者: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场景切换到证券市场,这个小孩子因为一句话,将会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有多少赞美,就有多少回报。浑水就是这样想讲真话的孩子,讲真话能赚钱,这是一门好生意。好的制度,让撒谎者支付成本,即便你只是跟随着。
成熟证券市场里,做空者的股票是向做多者借的,并不需要经过做多者的许可。A股是长期单边做多的市场,这些年才开放了融资融券,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过个股做空的风声已经传了很久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迎接一个健康的双向市场。我们不能为了赚钱,继续撒谎下去,整个市场估值严重背离企业的发展规律,这样的牛市宁可不要。
讲真话能赚钱,真的。
在中国国内如何买卖美股:其实身处国内的投资者不出国也能在网上开户做空或买入美股、ETF(纽交所、纳斯达克或OTCBB上的股票),只要找能开国际账户的美国本土网上券商开立账户就可以,具体开户步骤可参考这里:https://www.e-investingguide.com/2013/07/firstrade-us-stocks/
做空的流程是不经做多者允许的,因为理论上没有这个必要,对券商来说是个很好的赚钱业务。
券商手里A、B两位顾客各持有IBM股票100股,也就是说券商手里一共200股IBM股票的存货,这时你要卖空100股,券商就把A的100股卖掉,把这卖掉的股票记到你的名下,你就算借了股票,本质上就是你和A在对赌,等到你把空头100股平掉后,券商其实就是买了100股股票,记回A的名下。券商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手续费,另外,卖空者还要向券商交分红和利息,比做多需要的费用更多。
好了,如果你是A,会很不爽是不是,有人不经允许卖你股票,但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要把属于你的100股的股票卖掉的话,券商会从自己存货里卖,也就是把理论上属于B的100股卖了,记到你名下,皆大欢喜是不是?
轮到B了,B也要卖手里的100股股票,可这时券商没IBM了,原来200股都木有了,咋办?没关系,原来卖空的那个哥们还在不是,强制平他的头寸,把股票还给B。
也就是说,卖空者头寸是有被broker强平的风险的,但理论上不常发生,因为大broker有很多IBM股票,就像银行,要出现挤兑得发生极端情况。
和贷款一样借券这个行为主要的回报就是吃利息,对于某些长期持股的投资者,股票趴在账上也是趴着,为什么不赚点利息呢?
重点说下裸卖空naked short selling。裸卖空根本不需要去借股票,可以直接记账卖空,只要在交割日前把股票买入就可以了。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增加市场流动性,缺点是有可能被恶意利用做空。由于第一步不需要先去借券,所以极端情况有可能一只股票1个亿的盘子,但是裸卖空的数量却达到2个亿,导致股价暴跌。这从逻辑上说是有问题的,因为做空的人不可能在交割日前买到这么多券,如果买不到券就是违约,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未必能做到T+3交割,在这期间卖空方的无意或有意打压(比如买通某些媒体)很可能导致这家公司倒闭,比如像雷曼那样。
由于裸卖空说白了就是个金融投机游戏,所以09年后美国欧洲等国家出于政治压力已经禁止裸卖空了,并且把这个禁令扩展到cds等领域,现在的浑水之类都是真正持有中概股头寸的。
说一下国外的情况吧,像我所在的对冲基金,和我们的“银行(Prime Broker)”之间都是有合同的,因为“银行”提供给我们杠杆(类似于借钱给我们),相应的我们同意提供最多比如50%的股票给银行用作股票借贷业务。然而对于非对冲基金,或者只买多的基金来说,“银行”一般是没有权利去动客户的股票的。尤其在雷曼事件以后,客户的股票一般都是放在另外的法律实体里(也就是不同于“银行”本身),以防止出现银行倒闭以后,客户的资产被封存或者用去还债的情况。但是要注意的是,虽然“银行”不能擅自把客户的股票用于借贷,但是它可以“诱惑”客户同意。比如说对于一些打算长期持有的投资者,短期内不打算出售股票,而借出股票还可以获得一些利息作为额外收入。何乐而不为呢?这种时候券商其实赚的只是个差价。
另外一种情况是,有些券商会设计一些金融产品,尤其是相对于很多人都想做空的股票。比如之前某股票被怀疑的很厉害的时候,因为没有人愿意借出自己的股票,券商就提供了这么一种金融产品:一股金融产品对应一股股票(价格上),除此之外这个金融产品还提供比如10%的高额年息。如果你持有这个金融产品的话,这个券商就会马上把相应的股票借给别人。
从操作上讲,“做空”是一个借入交易物并预测其下跌的“赌注”,是和“做多”的零和游戏,双方以交易物在约定时间的实际价格来论输赢。而这场赌局涉及的资本,甚至可能超过交易物的价值。
比如咱俩可以拿出100万,赌菜市场卖鸡蛋的老太太今天能不能把她那一篮土鸡蛋卖到100块钱。这样一来,老太太和来买鸡蛋的人之间进行讨价还价,是发生在菜市场的交易;而你我之间的赌局,是发生在菜市场之外的交易,两者不发生直接关系。老太太一篮鸡蛋如果卖了120块钱,不会给我们谁分红,如果只卖了80块钱,也只能自认倒霉,不会让我们谁把剩下的20块钱给补上;而我们通过这个赌局赚或亏的钱,更不是那篮鸡蛋能相提并论的。因此,不存在向老太太“借钱”或者“借鸡蛋”的问题。
实际上,如果真对一篮子鸡蛋下这么大赌注,多空双方肯定各自派人去菜市场哄抬/打压鸡蛋的价格。如果多空实力均衡,买鸡蛋的托和砸场子的喷子能打个平手,那么赌局的盘口价,很可能就成为当天鸡蛋成交的一个指导价,最后的实际价与之相差无几。这也就是说,期货市场( 双向 )能够对其挂靠的实物市场(单向)产生巨大影响。
而这个影响是否一定是积极健康的呢?似乎也未必。真要是有两拨流氓冲进菜市场,一拨喊“今天的鸡蛋爷出双份价全包了!”,另一拨喊“谁要敢卖给他们老子就打断谁的腿!”,估计非得把老太太吓出心脏病不可。《浪潮之巅》里讲过一个例子:硅谷有个上市公司,可能是比较技术范儿,把资源更多放在一些长期项目上,因此短期收益平平,每期财务报表总差个一星半点儿的达不到预期。华尔街的投资者火了,你们这些技术宅想干嘛干嘛,不把我们这些金主儿放在眼里是吧,给你们点儿颜色瞧瞧——在期货市场上大量做空该公司的股票,这些空单累计起来,一时间甚至超过了该公司的市面流通总量,导致股价的暴跌。公司CEO愤慨不平,发誓要找出幕后黑手云云。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报复行为,有悖设立期货市场的初衷,但又确实在规则允许之内——至于是否积极健康,仁者见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