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在纳斯达克上市为何引发投资者狂热?

“认知失调”指的是人类大脑同时接受彼此矛盾的观点的情形,当前的投资者似乎正在经历着某种形式的认知失调。在同一时期内,投资者一边在对金融资产大加指责,而一边却又表现出对参与Facebook首次公开募股(IPO)的狂热。这两种态度如何能够同时存在?

最容易的办法就是抛弃“有效市场”理论家的观点,即无论何时何地,投资者都会对所有相关信息进行理性分析,并据此定价。据我多年的经验,能够证明人类拥有理性的证据越来越少(也许是因为我家有个十几岁的孩子)。比如说吧,美国政府的行为就像是高中生,在财政灾难逼近时,仍然结成小派系互相争执不下。

投资者表达出的反感已经显而易见,他们继续撤出对股票共同基金的投资,同时一窝蜂地涌入收益可怜的债券基金市场。

从资金流向来看,投资者想要在获得收入的同时保证资产安全(或者只是怀着这种幻想,因为债券基金很可能迅速贬值)。显然,他们不想承担股票的风险。在过去10年里,他们见证了两次股市崩盘,第一次是在2000年至2001年,互联网公司泡沫破裂的时候,第二次是在2008年到09年,抵押债券和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股市几乎瘫痪。

相关信息 – 在国内如何买卖美股:其实身处国内的投资者不出国也能在网上开户做空或买入美股、ETF(纽交所、纳斯达克或OTCBB上的股票),只要找能开国际账户的美国本土网上券商开立账户就可以,具体开户步骤可参考这里:www.e-investingguide.com/openaccount

但是Facebook的IPO还是引发了轰动。自从上个世纪末期互联网公司引发狂热之后,类似的情况还是头一次出现。从目前每股34至38美元的预期估值的中间值来看,Facebook的预期每股发行价格已经上升了约14%,此前的定价区间为28至35美元。此外,此次的股票发行规模也扩大了25%,达到了共4.21亿股股票,以预期定价区间的中间值计算,此次IPO的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

尽管Facebook扩大了发行规模,而且为了将IPO大众化而将网上经纪商E*Trade Financial也加入了承销团队,那些热切地想要买入Facebook股票的投资者也不太可能买到他们想要的股票数量。除E*Trade Financial之外,此次IPO的承销团队的主要成员包括华尔街巨头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和高盛(Goldman Sachs)。

多篇报道说,散户投资者、Facebook用户对这次IPO的看法同机构投资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反差,后者的反应更为克制。正如《巴伦周刊》的Andrew Bary所写,在预期发行价区间没有上调之前,Facebook的预期市值就将达到利润的70倍和收入的18倍。相比之下,谷歌相对于2012年预期利润的市盈率为15倍,而苹果的市盈率只有12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显然,并不是理性投资者掀起了人们对Facebook的狂热。但可以感觉到,这与累积赌注不断上升时人们买彩票的那种病态兴奋何其相似。广告语说得好:不试怎么能中呢?于是大家开着汽车长途奔波去排队购买小得不能再小的中奖概率。

看来,至少对于那些坚持要参与Facebook的IPO而不顾价格、估值,甚至不知这些概念什么意思的狂热散户投资者来说,买彩票的那种劲头又出现在了这宗IPO案之中。这些Facebook迷也不太可能知道或在意,满足他们对更多股票需求的,其实是等着利用这股狂热劲套现的内部人。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不太可能引起这些人重视的:他们同样喜欢的苹果和谷歌,尽管估值比Facebook诱人得多,股价却已分别从高点回落15%和6%。还有,曾经红极一时的新股在冷却下来时可能会从峰值下跌一半以上,Groupon就是一个例子。

扔几块钱到赌池里玩一把“超级百万”(Mega-Millions)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不过,有传闻说有些父母打算把孩子上大学的基金投入到Facebook的IPO当中。你不禁会想,有多少急于投资Facebook的人把这当作是偿还助学贷款的一种方式呢。

从更长远来看,不清楚Facebbok的IPO会不会改变散户投资者的不满情绪,甚至也不清楚他们会不会希望再去买另一家大公司的新股。在当年的网络泡沫时代,IPO赌客就是一直在等着投资“下一个网景”或“下一个雅虎”。同样不清楚的是,看多Facebook的人是否知道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公司有着怎样的历史。

这一群人所关注的不外乎就是买不买得到Facebook的股票,因为周五开始交易的时候,该股股价几乎肯定是要上涨。在这过后,让我们看看他们是不是相信长线投资才是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