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海外上市应更透明

信息难以获取,是中国海外上市公司遇到抛售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如果希望减少这种损失,就需要开放信息。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正在调查一系列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实现借壳上市的中国公司的会计和信息披露问题。就连一些知名的中国公司也引来新的质疑。5月上旬高调上市的社交网站人人网(Renren Inc.)目前股价约为IPO价格的一半。人人网的争议是它自己引起的,因为它在IPO章程中下调用户数量增长率时未予解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又在上市前夕辞职。

在多伦多上市的嘉汉林业(Sino-Forest Corp.)的股价自5月下旬以来已经重挫80%,原因是一家空头声称这家公司存在会计问题。嘉汉林业否认了这一说法。赴港上市内地公司的会计也在引来新的质疑。

并非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诚实。但投资者有权利问:你怎样知道哪些公司是诚实的?

一个答案是对信息的获取。审计机构只有获得了信息,才能确保一家公司的业务像其管理层声称的那么好。对于监督审计机构的监管机构来说也是这样。

但在中国公司这里,还没有什么安排让美国的会计监管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能够调查中国会计人员的工作,所以该委员会并不能真正知道他们的工作是否可靠。要求采用美国会计人员于事无补,因为他们还是会将实质性的工作外包给中国的会计人员。

委员会主席多蒂(James Doty)在今年4月份向美国国会作证时说,该委员会无法调查中国注册会计公司的工作,是“投资者保护的一个巨大漏洞”。

香港监管机构获取内地公司信息的能力有限,这一直是香港股市的一个风险因素,而香港股市是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的主要途径。

去年底,香港当地交易所同意让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使用内地审计师,香港监管机构获取内地公司信息的能力随之遭受了新的打击。作为新的安排的一部分,香港证监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得到了一项承诺,将可以审查想调查公司的审计师的履历。

即将卸任的香港证监会主席韦奕礼(Martin Wheatley)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说,显然,当我们有一个实际案例需要处理的时候,就会面临考验了。目前为止尚没有实际案例发生。

对内地公司透明性的担忧上周令在香港上市的一家公司股票受到打击。上周二,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撤销了对中国主要包装制品生产商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Nine Dragons Paper (Holdings) Ltd.)长期公司债的评级,此前标准普尔的分析师抱怨说,无法联系到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来回答有关公司业务的提问。

在标准普尔撤销了玖龙纸业的评级后,该公司股价暴跌逾17%。不过,在玖龙纸业表示愿意与标准普尔合作,愿意对获取信息的要求作出回应后,次日该公司股票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中国并非唯一一个难以获取信息的市场。这个问题是相伴新兴市场而生的。当对中国公司成功故事的信任不再理所当然的时候,不透明并不会减小会计问题的影响。

通过与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签订协议,允许其获取中国审计师的信息,中国监管机构有望开始修复中国在投资者中的声誉。毫无疑问,投资者可能不会喜欢看到的所有东西。不过,目前为止,他们没有看到的东西更加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