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智能照明和世纪龙传媒等因财务欺诈遭美证交会(SEC)调查,致使今年3月至今受困财务造假的中概股达24家,其中20家遭停/摘牌。结合当前国际市场开始看空中国经济和房地产业、看跌人民币等,看空中国似乎渐成市场趋势。
当前国际市场做空中概股和看空中国经济等,确实暴露出部分海外上市的中概股财务造假、经济滞胀风险略显等问题。不过,把这些看空中国经济和做空中概股,解读为做空中国的预谋或阴谋,有过度诠释之嫌。
毫无疑问,市场是自利的投资者遵循市场交易秩序、利用自身获取的信息进行多空对垒的博弈场。在信息不完备的市场中,投资者基于自身掌握信息进行多空博弈,促进了关键信息的有效流转,缓解信息不完备性所带来的风险定价困扰,提高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
伴随着越来越多海外中概股造假丑闻暴露,国际市场质疑中概股的诚信和业绩,甚至浑水研究和香橼研究等通过揭露中概股财务造假信息并做空,只要不涉及诋毁和造谣谋利,都可看作是市场自律的一种跨境信息求证和纠错行为。这种跨境信息的对垒式交互响应方式,不仅使市场能对跨境上市公司信息进行质疑性验证,促进跨境信息有效流动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性所导致的市场估值困惑,而且有助于市场的定价能力和资源配置的识辨能力。如不论是当当网总裁抱怨股价低估,还是当前针对中概股的做空、看空,都源自跨境信息传导不畅所带来的信息折损。
可见,浑水研究等对中概股的合法性质疑,恰是促进中概股合理定价、降低其风险烈度以及提高信息传导效率的有效途径。这就不难理解发达市场通过辩方举证制度、集体诉讼制度和和解制度等规范和强化上市公司之用意;毕竟,上市公司是市场信息不完备性下的占优者,自然也是其信息真实与否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对市场的质疑进行释疑是其必须的义务。
事实上,当前国际市场做空中概股权作是国际市场期待中国企业和政府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以帮助市场进行风险识辨和判断的警示信号,是市场进行信息识别和纠错的市场自律行为。遭质疑的国内企业若错过这种通过市场方式证明自我和自查纠错的机会,反而以一己之私,把海外市场针对自身的不检点行为渲染为国际市场做空中国的阴谋,并煽动国内民粹情绪,则将是作茧自缚,无端增加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成本,加剧国际市场对中国企业诚信风险的担忧。
我们认为,当前海外市场做空中概股和看空中国经济,属市场正常的多空博弈,据Data Explorer数据显示,做空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空仓比例为5.92%,并未出现显著的恐慌性失控之局,若中概股确无违法行为,何需过虑。至于把当前海外市场是否在做空中国,更是杞人忧天。殊不知,当前纵然构建中的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做空中国提供可能的平台,但香港与内地人民币结算之管制式垄断格局使在香港做空中国如同隔靴搔痒。
鉴于此,中国企业需塑造对市场交易秩序的敬畏,通过强化有效信息披露积极回应市场质疑,并拿起法律武器对诽谤者提起诉讼捍卫自身利益。唯有以敬畏的心态对待市场自律和纠错机制,方能金钟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