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以香港人购买国外股票遇到的陷阱来说明为什么你在买卖国外股票时需要小心资本利得税及遗产税等隐性成本。
香港人买外国股票遇陷阱 税收吞三成资产
意大利名牌企业Prada(港股代码01913)2011年来港上巿时,被发现即使不是意大利本土居民的海外投资者,也要向当地政府支付「资本利得税」(Capital Gains Tax),除非投资者所属的国家或地区与意大利有交换资料才能获得豁免。
从投资Prada股票会被抽税的事件,就令人想到隔山买牛的风险,每个国家有不同法规,远在海外的投资者未必知晓。事实上,要向海外非公民投资者征税的国家,不止意大利,美国也是其中之一,而更可怕的是,所徵收税额有机会吞掉你的三成资产。
记者最近接获读者专业人士会计师何先生申诉,他以遗产继承人身份领取亡妻生前所投资的美国股票时,便遭美国政府征收35%遗产税,导致其妻遗下的36万美元(约281万港元)财产,无形中消失了三分一,即约10万美元(约78万港元)。
现今网上投资便利,增加香港人投资其他国家及地区股票的意愿,但稍不留神,便有机会像何先生般误堕税网,被税魔吞噬资产。税务专家指,除了美国及意大利外,还有其他国家亦会向非该国公民的投资者征税,投资者不可不小心。
在中国国内如何买卖美股:其实身处国内的投资者不出国也能在网上开户做空或买入美股、ETF(纽交所、纳斯达克或OTCBB上的股票),只要找能开国际账户的美国本土网上券商开立账户就可以,具体开户步骤可参考这里:https://www.e-investingguide.com/2011/05/firstrade-us-stock/
买美股付遗产税 财富流失三分一
谁会想到自己既非美国公民,又没有绿卡,却因持有当地的资产,竟然在身故之后也要把部分资产上缴给当地政府作为遗产税,被抽税金甚至最高达到资产总值的35%。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香港分会前任会长何玟颐(Roger),便曾经「中招」,他妻子身故后遗下价值约36万美元(约281万港元)的美国股票,便因此失去三分一。
虽然事情已于去年初办妥,但事隔一年,何玟颐说起来仍感愤愤不平,他说:「若把事情只放在个人层面,便是个人的财富有三分一在不知情下消失了,可能会令后人失预算,但若将这个数放在全香港人身上,全香港人都有机会受影响,变相香港人三分一的财富会流到美国去,这个可是很严重的问题。」
他如此形容似乎很夸张,但触发他有这个忧虑也很正常,因为讽刺地他近来收到汇丰寄来宣传开设投资美股户口的宣传单页,令他发现开始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提供投资美股的平台,他把宣传单页拿出来,然后指着当中投资美股的好处一项说:「你去开户时他们只会告诉你有什么好,经纪佣金有多便宜,但我可以肯定,不会有人告诉你要交遗产税这件事。」
轰银行推销没提半句
他与妻子于1997年在美林证券开设美股投资户口时,也没听过经纪向他们提及非美国公民有需要交美国遗产税这回事,后来他的妻子更在另一家证券公司Etrade多开一个户口,同样进行美股交易。其妻子直至临终前,在两家证券公司共持有8只股票,大多是当年被认为是蓝筹股,例如AIG及科技股Symantec等。除了自行购买的股票外,其妻生前曾在美国公司打工,期间亦获公司发放认股权作为花红,将之连同股票加起来计算,于2007年6月7日其妻身故当日,该批投资的价值合共约36万美元(约281万港元),但于两年多后,他获批领取该笔遗产时,已被扣剩约26万美元(约203万港元),那失踪的10万美元则已被支付美国的遗产税。
美国税制复杂须协助
这笔遗产税是何先生从来没预料要支付的,因为他以为自己已很清楚投资美股期间应缴的税项,他竖起手指逐一点算,「有买美股的人都知,非美国公民都要填一份W8-BEN的表格,申报自己不是美国人,即是当投资美股时赚了钱,便无须付『资本利得税』,但当有现金股息派时,无论任何人都要付30%税(注:如果是中国大陆居民,则只需缴纳10%的税)。不过,从来无人告诉我们有第三类最大笔的税,就是遗产税,税率介乎18%至35%。」
何先生亡妻所遗下的美国股票资产,当时被评税率达30%,曾任职会计师的何先生也不明为何被评如此高税率,因为就连阅税务帐目无数的他,也认为美国税务繁杂,并不如香港及英国税制般简单。他说,在自行计算税额的时候,交给政府的税额宁愿估多好过估少,假如低估了,就会被罚款,等于资产被增加蚕食的机会,所以何先生也不敢冒险,要聘请当地的税务律师协助处理。
当时他要越洋与律师沟通,本以为找到专业人士协助,可以安心,怎料仍波折重重,在雇用第一位律师时,竟然在通了几次电话后没有下文,却仍要支付逾千美元的律师费,后来在朋友介绍下,终在报税限期届满两天前,才聘请到合适的律师,协助申请延期处理。
遗产逾6万美元须缴税
根据美国税务条例规定,遗产继承人必须于亲人身故后9个月内申报及缴付税款,何先生惟有带着伤痛的心情办理承继遗产事务,以为只要等待法庭批出的遗嘱认证(Probate),连同妻子的死亡证等文件一併递交给证券公司便可。其妻身故后约6个月,遗嘱认证发出,但当何先生把有关文件交给证券公司,不知何故被拒绝申请后,他才得知尚欠「U.S. Federal Transfer Certificate」,资产转移证明书,背后的意思即是已清缴遗产税的证明。当时已经是其妻身故后7个月,他看清楚文件内容,才发现有一项写明若已故人士的遗产多于6万美元(约47万港元),遗产执行人便要代其支付遗产税,而何先生亡妻所遗下的该笔遗产,肯定已经超过了。
何先生无奈得说到:「之前一直以为那份文件是由证券公司帮我申请,后来才知道完全与他们无关,只关我的事。」结果,他赶及在限期前办妥,不过股巿变幻莫测,到何先生获准领取该笔遗产时,股票价值已经起了很大变化,就在那段等候审批期间,便刚巧经历2008年的金融海啸,何先生妻子生前买入的AIG股票,股价由她身故当日计每股72美元,一度跌至接近零,最后到他可以领取时,就只值几元,损失了逾90%。至于最终因此损失了多少,何先生说已经忘记了,他亦没心情去统计,现年61岁的他,甚至因为这两年多以来的奔波,而弄得筋疲力竭,提早退休。他苦笑道:「办完这件事后,已剩下没多少energy,决定退休了,不玩了。」
经此一役,他如同惊弓之鸟,随即把自己持有的美国股票都卖掉,就连户口也结束。他犹有余悸地说:「都不知自己几时会去世,或者过马路时『轰』一声就去了也说不定。而且即使我的钱不是留给子女,也有可能留给慈善机构的,那么为何要留给美国?」
他身边也有很多朋友投资美股,为免朋友重蹈覆辙,他已不断向朋友讲述他的故事,他的朋友听罢都吓一惊,然后向自己所属的证券公司查询,但所得到的答覆竟是不用交遗产税。
两去信证监投诉无用
何先生认为证券公司隐瞒交遗产税对投资者构成误导,于是两度去信证监会投诉,认为他们有必要发指引监管,建议要求证券行及银行在向客户推介开设美股户口时,必须把会被征收遗产税的信息一併告知。他认为,既然派息税都要告知客户,没道理遗产税却无须通知。
后来他收到证监会的回覆,内容大致表示有关证券公司并不构成违反监管的规定。何先生愤怒地说:「他们当然没有违反规定,问题是证监没有相关法规要别人跟从。」他担心监管机构不跟进处理,事情发展下去或会发生如雷曼事件翻版,可能会有不少长者也有投资美股,但他们却不知道过身后,遗产蒸发了三分一。
遗产税令富不过三代
美国对本土人及外人徵收遗产税的免税额不同,非美国人为6万美元(约46.8万港元)以下,但当地公民则为500万美元(约3,900万港元)。因为美国会对人死后留下超过500万美元遗产徵收遗产税,所以有说「美国人富不可过三代」,KPMG合伙人(税务)王尹巧仪笑说:「就算你精灵,守到资产,因为每次都被减三分一,所以便过不到三代。」在美国如果要动用遗产,遗产税就不能不交,但规定遗产受益人或执行人必须在去世的人死亡当日开始的9个月内报税及缴税,再获政府发给Transfer Certificate,才可将有关遗产转移。
假如误了期限处理遗产,当中亦有罚则,包括迟报税,便要在所需缴税金额上,每月加收5%罚款,上限为25%;若迟交税也要罚,亦要在所需缴税金额上,每月加收0.5%,上限亦为25%。若迟申报及迟交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罚款的百分比最多都是25%,假如两者不同时期发生,则最高被罚百分比为47.5%。不过,迟交税除了罚款外,之上还需支付利息,但是由于美国税局会作每个季度调节,当中的计算亦很複杂,假如不幸遇上类此情况,还是交由税务律师处理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