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两周来,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未见缓和,反而有愈演愈烈趋势。在各种质疑声中,中国概念股集体走势低迷,股价暴跌,这与去年底中国公司扎堆上市,股价疯涨的繁荣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此同时,美国证交会正在考虑提高海外公司在美国借壳上市的门槛。中国概念股如何才能在美国股市站稳脚跟呢?
■ 中国概念股跌得急
近两周来,与中国概念股相关的负面消息接二连三传出,给整个中国概念股板块带来巨大抛售压力。
6月15日,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宣布,因无法及时提供财报,中国双金生物公司被停牌。因私有化计划遭质疑,16日哈尔滨泰富电气公司的股价在一天内暴跌了51%以上。17日,山东昱合公司因“需要提供更多信息”被交易所停牌。三月以来,在美国股市上被停牌以及摘牌的中国公司已有约20家。
不仅如此,上市后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概念股近期也是损失惨重。上市首日涨幅达161.25%的优酷在半年后股价已不到30美元,不及最高点的一半。
在这种情况下,百度、新浪等中国概念股中的龙头也无法独善其身。新浪股价在4月中旬冲高至150美元历史最高点后调头直下,目前80美元大关也岌岌可危。
■ 空头猎杀中国概念
在本轮中国概念股危机中,做空机构的身影随处可见。香橼研究公司(Citron Research)和浑水公司(Muddy water)是其中两家影响较大的空头机构。他们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事先建立相关公司的空头仓位,然后发布质疑报告,一旦相关公司股价大跌,它们就可从中赢利。
在这些质疑报告借助网络和媒体迅速传播时,对冲基金开始借此做空,砸低股价。而近日浑水公司在“猎杀”加拿大上市的嘉汉林业期间,有当地证券公司透露,浑水公司早在报告发表前五周就已经将其计划私下告知了多家对冲基金,这些基金提前实施了大规模做空布局。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嘉汉林业股价在质疑报告发布后三天内就暴跌了近80%。
由于公司股价在做空者的打压下快速下跌,在短时间内,研究报告中质疑的问题本身变得不那么重要,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先抛了再说”。
■ 缘何成被做空目标
尽管针对中国概念股的“打假”是由利益驱动,但值得反思的是,为何中国公司会成为做空者的主要目标,而且一打一个准?
不难发现,卖空者选择的中国公司大多是市值不大、交易量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浑水调查公司创始人、卡森·布洛克表示,大公司造假情况比小公司少,并且小公司造假容易被发现和证实。
不可否认,一些中国企业上市后不了解美国监管规定,给做空者提供了机会。按照业内人士说法,许多公司遭遇的问题可以用“水土不服”来形容。巨大的融资诱惑使得他们仓促地冲向美国市场,但是并没有对市场规则、相关法规、审计制度、披露要求有清楚的了解。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一次次地“打假”得手让相信做空中国概念能赚钱的人越来越多。
■ 走出危机仍需时间
面对“风声鹤唳”的股价,一些不甘估值过低的中国概念股选择通过私有化退市,并寻找在其他市场的上市机会,其中包括哈尔滨泰富电气、大连傅氏、康鹏化学、同济堂等。其中,同济堂已于今年4月完成私有化。
还有一些公司选择通过股票回购增强市场信心。6月17日,当当网宣布,公司董事长俞渝和首席执行官李国庆将利用个人资金回购200万美元的公司美国存托凭证(ADS)。
同时,很多中国公司意识到与美国市场投资者加强沟通的重要性。奥瑞金种业、搜狐、优酷等中国概念企业均公开呼吁:并非所有中国概念股都有问题,应增加多种渠道,让海外投资人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中国概念股。一些受质疑公司还邀请独立调研机构,对公司财务、经营等方面做全面调查,希望用调查结果还自己清白,重建投资者信心。
不过,中国概念股危机的影响要想消除,在短期内还难以做到。前纳斯达克亚洲区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说,目前的财务造假危机确实给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造成了一定影响,平复这些影响需要时间,9个月后可能更适合中国企业赴美上市。
令人欣慰的是,仍有部分投资机构对中国概念股的长期价值坚定看好。高盛公司17日发布报告称,中国互联网股票重新出现买入机会,部分个股基本面良好。高盛维持了对百度和分众传媒的买入评级,并将优酷网评级由中性上调至买入。
(据新华社纽约6月20日电)
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今年五大熊股
公司名称 年内累计跌幅
神州矿业 -70.65%
中国耕生矿物 -70.29%
惠通集团 -67.27%
新能源系统 -66.36%
普大煤业 -58.89%
截止时间:6月21日 资料来源:万点理财终端
美证交会主席夏皮罗:
考虑提高借壳上市门槛
深圳特区报讯 针对一些中国概念股频现财务丑闻的现象,美国证交会主席玛丽·夏皮罗6月21日说,证交会正在考虑出台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以提高外国公司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上市的门槛。
夏皮罗当天对记者说,证交会目前正在权衡几个备选措施,其中包括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提出的一项要求,即拟上市企业在进入主板市场之前,其股票在次级市场上必须拥有一定交易量。但她拒绝透露更多信息,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反向收购即所谓的借壳上市,即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再由后者反向收购前者的资产和业务使之成为后者的子公司。这是公司上市的一种合法形式,但与直接上市的首次公开募股相比,反向收购的审核程序和要求较为宽松,费用也相对较低。证交会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1月以来,美国有约600起反向收购案例,其中超过150起来自中国。
近期在美上市的一些中国概念股接连爆出财务造假、违规操作等消息,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企业。对此,美国证交会于去年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对此进行专门调查。上周,证交会还警告投资者,谨慎选择针对反向收购上市企业的投资。